光学透过率测量仪的校准周期应该根据多种因素来确定,包括仪器的类型、使用频率、测量不确定度、环境条件、法律法规要求等。根据CNAS发布的《测量设备校准周期的确定和调整方法指南》,校准周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确定:
自动调整法或“阶梯”法:每次校准后,根据测量结果与参考值的偏差来调整校准周期。如果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,校准周期可以延长;如果超出范围,则需要缩短校准周期。
控制图法:通过绘制控制图来监控仪器的漂移和离散度,从而计算出最佳校准周期。
“在用”时间法:根据仪器的实际使用时间而不是日历来确定校准周期。
期间核查法(或“黑盒”测试法):使用便携式校准装置或“黑盒”对关键参数进行频繁核查,如果超出允许误差,则进行全面校准。
其他统计法:基于统计分析来评估校准周期,尤其适用于需要校准大量相同测量设备的情况。
对于光学透过率测量仪,一些制造商可能会提供推荐的校准周期,但最终的校准周期应由实验室根据上述因素和方法来确定。例如,林上科技的LS183光学透过率测量仪具有实时动态自校准功能,可以在开机后自动校准到100%透过率,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期使用而不需要校准。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的使用情况和测量要求,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
此外,根据《JJG 1225-2009 汽车用透光率计校准规范》,光学透过率测量仪的可见光部分的透过率的示值误差、重复性等参数有明确的定义,这也需要在确定校准周期时考虑。
总的来说,光学透过率测量仪的校准周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,并且应该定期进行校准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